北京皮肤科最好的医院 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zhiliao/150708/4652392.html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,一案一故事,一医一人生。
张伯臾(~年),别名湘涛。上海市川沙县人。早年从师于浦东三桥镇王文阶先生,年录取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,毕业后回浦东家乡行医。年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,并在仁济善堂任中医内科医师。年重返故里开业。建国后参加上海市邑庙区第一联合诊所,年进医院、医院任内科医师,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授。撰有《张伯臾医案》,《中医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经验》等。
谢某某,女,55岁。
初诊
/p>
年9月31日。
胃病史10余年,一月来复发,中腹痛,拒按,三日来食后2小时呕吐食物痰涎酸水,大便艰秘,背恶寒,口干脉细,舌前红,苔根腻。胃失和降,痰饮内停,肝热乘之,下关既湍,势必上涌。先拟清肝化饮通泄法。
姜川连,炒吴萸,炒*芩,枳实,制半夏,防己,椒目,生大*(后下),煅瓦楞(先煎),4剂
二诊
/p>
年10月4日。
大便溏软,腹痛止,稍感不舒,呕吐得,并思纳食,苔根腻渐化。肝热减而痰饮已得下泄,梗阻已有缓解之象,仍守前法叠进。原方3剂。
三诊:年10月7日
大便已正常,呕吐未复发,纳增,食后无不适,惟口多清涎,下腹时或胀气,脉细,舌红口不干。反胃之疾已有向愈之势,再拟和胃化饮理气,以善后巩固。
炒*连,炒吴萸,川石斛,茯苓,防己,椒目,制半夏,炒枳壳,大腹皮,佛手片,7剂。
本案引自(《张伯史医案》)
幽门梗阻与祖国医学“反胃”一证颇似。对于本证古人有“食入反出,是无火也”之说,但不尽然,按临床症状辨证,有属寒属热之不同,究其病因也有虚实之别,虚者或胃阴耗伤,或土弱火衰,乃致食入不化而反出;实者,或因气郁,或因积滞,或因血瘀,或因生冷酒食,导致胃失通降之职,食入停滞成饮,上逆而吐出者。本例反胃属实属热,症见中腹痛,食后2小时而吐食物痰涎,背恶寒,大便艰秘,知其胃失和降,食物夹饮交阻中焦;患者又见呕吐酸水,舌红等症,是肝热犯胃之征,即《内经》“诸呕吐酸,皆属于热”之谓也。故方用左金丸辛开苦降,清肝和胃;又用己椒苈*辛苦通泄,遂使胃复通降,痰饮下泄,反胃之疾因之而愈。
反胃是指饮食入胃,宿谷不化,经过良久,由胃返出之病。《金匮要略》称为胃反。《太平圣惠方?第四十七卷》称为“反胃”。指出:“夫反胃者,为食物呕吐,胃不受食,言胃口翻也。”后世也多以反胃名之。本病的病因多由饮食不当,饥饱无常,或嗜食生冷,损及脾阳,或忧愁思虑,有伤脾胃,中焦阳气不振,塞从内生,致脾胃虚寒,不能腐熟水谷,饮食人胃,停留不化,逆而向上,终至尽吐而出。如《景岳全书?反胃》所说:“或以酷饮无度,伤于酒湿;或以纵食生冷,败其真阳;或因七情忧郁,竭其中气。总之,无非内伤之甚,致损胃气而然。”治疗原则在于温中健脾,降逆和胃。若反复呕吐,津气并虚可加益气养阴之品;日久不愈,宣加温补肾阳之法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